四虎影视免费在线观看,麻豆足交,西西人体大胆4444w w,欧洲国产伦久久久久久久

聯(lián)系我們 站點地圖

北大學科(第二季)-哲學篇

北大學科(第二季)-工學篇

北大學科(第二季)-化學篇

在北大就這樣讀書

你的大學:綻放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院長俞可平:要有一根筋

時間:2015-11-24 15:06  作者:俞可平  來源:北京大學校報

  每個人對母校總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我對北大究竟有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呢?猛然相問,倒很難答出一個所以然來。再仔細想想,這種感情就像小時候踏過的山水和玩耍的伙伴一樣難忘,姑且就稱作家鄉(xiāng)般的感情吧。
  北大跟我的家鄉(xiāng)還真有一種特殊的緣分。我是浙江諸暨人,諸暨屬于紹興,我也可算作紹興人。有三位在北京大學歷史上有著獨特地位的校長,居然都是紹興人。1912年5月,京師大學堂正式改為北京大學。當年12月,何燮侯(1873-1961)任北大校長。他是諸暨人。北大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校長當屬蔡元培,他是紹興人。北大那位鐵骨錚錚的校長馬寅初,是紹興嵊縣人。1919年5月4日那天在趙家樓沖鋒陷陣并最先命名“五四運動”的那位北大學生、后任清華大學校長的羅家倫,是紹興人。還有我的執(zhí)業(yè)之師趙寶煦先生,也是紹興人。其實,我認識最早的北大老師并不是我的導師趙寶煦先生,而是著名的法學家龔祥瑞先生。龔先生是浙江寧波人,也和我算是浙江大老鄉(xiāng)。記得上個世紀80年代我研究生畢業(yè)后在廈門大學哲學系教書,有一天忽然接到一封寄自北京大學的信件,打開一看,是素昧平生的龔祥瑞教授寫來的。龔先生早年是英國工黨著名思想家拉斯基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來信也與這有關。他在信中說,讀到我在《廈門大學學報》上發(fā)表的評述拉斯基國家理論的文章,知道國內還有人在研究拉斯基的思想,感慨很多。此后我與龔先生便一直有聯(lián)系,直到他去世。
  按照現在的通行說法,只有在北大讀本科才能稱為北大人。那樣說來,我還算不得是北大人,因為我只在北大讀了一個博士,時間是1985年至1988年。但我總是把自己看作北大人,不僅如此,而且對北大懷著一種特殊的感情。這種感情至深,一直影響到了我女兒:她報考大學,除了北京大學外,都還沒有想過要報考其他學校。我一位在清華大學任領導的老朋友勸女兒報清華,她也無動于衷。我太太都埋怨我了:都是你鬧的,女兒現在都一根筋要上北大。
  說起一根筋,我倒認為一個人也好,一所學校也好,經常需要這種“一根筋”的精神。想想我自己對母校之所以會有一種家鄉(xiāng)般的感情,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在自己心目中一直有一根北大的“筋”。我所認可的北大這“一根筋”,就是母校對知識與學問的尊重,以及自由與寬容的氛圍。
  大學是研究學問、傳授知識的地方,它培養(yǎng)社會的各種專業(yè)人才,最受尊重的應當是學識而不是官位。蔡元培先生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長的演說中提出:“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痹?918年北京大學的開學演說詞中,他又重申,“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yǎng)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yǎng)成學問家之人格?!壁w寶煦老師在回憶他在西南聯(lián)大的學生生涯時,談到著名政治學家、時任政治學系主任的張奚若先生。趙先生今年已經是87歲的高齡了,他記憶猶新的是,張奚若先生在學生迎新會上這樣說,人家說政治系是升官系,經濟系是發(fā)財系,你要是想升官到我這兒來,我告訴你,你走錯了門。你要升官你上中央政治學校去,你到我這里來,當官的門兒都沒有。我只能教給你一個讀書和研究的方法。
  蔡元培校長和張奚若先生的這“一根筋”顯然被趙寶煦先生傳承了下來。有兩件事我至今難以忘卻。一件是,現任科技部副部長的張來武同學當時組建校研究生會,想請我主持研究部的工作,我去征詢趙老師的意見。他對我說,你最好一門心思做學問。言下之意,不說自明。我聽從他的教誨,在校期間便不再參與任何社會活動。另一件事是,趙先生是解放前參加共產黨的老黨員,有革命資歷,建國初就任北京大學的系領導。在我從學于他期間,上級曾任命他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這算是一個不小的官職,但他沒有干多長時間便辭職回校了。他說,他對那里的一些人和事看不慣,惹不起但還躲得起,這個副院長不干也罷?!耙桓睢币话l(fā)作,他便義無反顧地回來了。想想有些人為了爭得一官半職,而無所不用其極,差距何止千里!
  趙老師的這種“一根筋”態(tài)度也影響了我。我內心十分厭惡那些投機鉆營、不擇手段想當官的人,也像趙老師那樣不怎么鼓勵自己的學生去當官。對那些追求科學和真理的學問家和思想家則崇敬有加。由于工作上的關系,我與原西北大學校長、著名歷史學家張豈之先生比較熟悉,對他我也格外敬重。一方面是因為張先生是學富五車的前輩學者,是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權威;另一方面是因為他身上也有種“一根筋”的精神,與他交談時他對投機鉆營官僚的鄙視每每引起我的強烈共鳴。有人還告訴我一件張先生崇尚學問看輕官位的趣事。說有一次西北大學校慶,主持人介紹學校的業(yè)績時大談培養(yǎng)了多少高官,而不談培養(yǎng)了多少人才。身為校長的張先生實在聽不下去了,居然不留情面離席而去。在“官本位”文化如此濃重的氛圍下,這種“一根筋”精神,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不鼓勵自己的學生當官,鄙視削尖腦袋想當官者,當然不是說就看不起官員,或者輕視政治家的作用,也不是要去阻止學生從政。大學要培養(yǎng)各種各樣的人才,也包括未來的政治人才。研究政治學的人,想必沒有人會否認偉大的政治家對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德才兼?zhèn)洹⒄兺怀?、正氣凜然的官員,同樣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盡管趙先生鼓勵我們做學問,但其弟子中仍然有許多進入了黨政部門,成為政府官員。不久前任命為教育部副部長的郝平同學,就是先生的關門弟子之一。先生對郝平學弟一直是關愛有加,贊揚不止。我自己雖說一直沒有離開學界,但從身份上說,首先也是一名黨政部門的官員,趙先生似乎也從未對此有過微詞。可見,北大的這種“一根筋”不是不寬容,更不是不通情理。我所熟悉的這些有著“一根筋”的師輩們,恰恰無一例外都是溫良恭儉讓的謙謙君子,寬容有余,威厲不足。
  寬容就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觀點、不同的選擇,它自古以來就是一種美德。前輩鄉(xiāng)賢蔡元培校長當年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針治校,留下了千古美名?!八枷胱杂伞笔且环N政治環(huán)境,是民主政治的基本條件。“兼容并包”則是一種政治的和道德的寬容,也是一種很高的境界。在我上學時,北大的這種自由而寬容的精神在那些老一輩先生的身上都可以明顯地感受到。我做博士學位論文,用了一種全新的分析框架,幾乎沒有參考系里哪位老師的研究成果。在當時的知識背景下,引起爭議在所難免。參與論文審閱和答辯的張漢清先生、陳哲夫先生、李景鵬先生等,可能并不贊同我的觀點,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他們對論文的評價。之所以提到這一點,是因為據說現在有一種相當不好的風氣:學生做論文時要格外注意引述評審人和答辯人的觀點,否則可能會通不過。
  時下人們在稱呼別人時,如果對方的職務帶這個“長”那個“長”,那多半就稱官職,如果不帶“長”那就稱個“老師”,而不管對方是否真是學校老師或曾經做過老師。但在我的印象中,當時我們稱系的領導,都不稱職務。我在北大國政系就讀期間,趙寶煦、張漢清、李景鵬諸位先生都做過系主任或副主任,現在我也想不出來當時若叫他們?yōu)椤摆w主任”、“張主任”、“李主任”,他們會是一種什么樣子的反應。更有意思的是,對這些當年已可以說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學者,系里的年輕老師和我們這些研究生,背后居然都對他們“寶煦”、“漢清”、“景鵬”般地直呼其名。是對這些老師不尊重嗎?當然不是。是發(fā)自內心的尊重,外加平等和親切。
  說著北大的這些事,想著老師們的這種“一根筋”,有一種既遙遠又親近的感覺。畢竟過去二十四五年了,整個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北大也不例外,許多東西或許已經事過境遷了。但北大依然在未名湖畔的燕園里,指導過我的那些老師也都在八九十歲上下了,一個個都健在,有幾個還精神矍鑠,記憶中的這些事又仿佛并未逝去。母校的這“一根筋”應當還在吧?

電話:010-62751407 | 招生監(jiān)督電話(紀委辦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學王克楨樓20層 [查看地圖] | 更多聯(lián)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 京ICP備05065075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