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大在川招生錄取工作已圓滿結束。本科一批次理科投檔線為668分,文科投檔線638分,全省理科前10名中,有5人報考北大;文科前30名中,有25人選擇北大。從分數線來看,提前批文理科、本一批理科均位居各高校之首,其中,理科分數線已經連續(xù)第五年奪冠。
此外,北大在川投放的招生計劃數連續(xù)第四年位居全國第4,而最終實際錄取人數連續(xù)第二年超過130人,在西部各省區(qū)中名列第一。
一、認同北大教育理念和辦學傳統(tǒng)的四川考生持續(xù)增長
“文翁治蜀文教敷,愛產揚雄與相如”。四川是北大在西部地區(qū)最重要的生源地,近年來,北大也不斷加大與四川基礎教育界的合作交流,千方百計為四川考生爭取機會,通過暑期體驗營、學科夏令營以及博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筑夢計劃等,幫助更多四川考生深入走進北大、了解北大、認同北大。北大四川招生組匯聚了經濟學院、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學院、地空學院、政府管理學院等院系的多位專家學者,他們真誠、客觀、細致地向考生介紹相關學科情況,用北大獨特的精神魅力和寬松自由、重視基礎、尊重個性、尊重選擇的教育理念來打動考生。
來自成都實驗外國語學校的鄧若蕓,高考成績進入全省前十。她從小就有一個北大夢并深埋在心。一年前,她曾來燕園參加學科夏令營后,但發(fā)揮不太理想,之后,她把自己關在房間傷心地大哭了一場,跟父母說:“北大,此生定要與你緣定終身”。在高考成績公布后,她又在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曾經因為挫折,有無數個放棄北大夢的理由;如今因為哄搶,也有無數個放棄北大的理由:但為什么,從始至終都是北大呢?也許是因為從小被無意埋進心中的種子不知不覺中已長成了蒼天大樹,那是臨湖軒帶給心的妥帖,是靜園紫藤的歲月溫柔,是星辰河岳之間自由獨立的人格吹起的千里長風。我的心早就許給了北大。”
樹德中學的考生劉淦,在高考前曾獲得了其他高校的自主招生加分優(yōu)惠,但在志愿填報時,他堅定地把北大數學作為唯一志愿。他說,他熱愛數學,也深知北大數學的實力與魅力,他為北大校友張益唐的故事所深深感動。北大能培養(yǎng)真正純粹的學者,這種理想主義的氣質仿佛與身俱來,他愿意為學術而奮斗一生。
盡管工商管理、經濟等“熱門專業(yè)”仍然吸引了大部分高分考生,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四川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點和自主的人生規(guī)劃,選擇了自己真正熱愛的專業(yè)。來自成都實外的考生張菁洲,本可以任選專業(yè),但她毫不猶豫地告訴了招生老師,她就向往北大中文系。她說,語言與文學,是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的最根本途徑,是靜默中的“無用之用”,北大中文系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她覺得這樣的選擇是一種幸福。南充高中的“天才少年”劉城君以優(yōu)異成績進入全省理科前十,而他一直以來把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作為自己的目標,并直言自己是饒毅老師的“腦殘粉”。前幾天,他在網上讀到了北大畢業(yè)典禮上饒毅教授的致辭,非常感動。他說,饒老師有一句話,“人的一生既要經歷物性的神奇,又要經歷人性的可愛”,講得太好了——這就是我一輩子努力的目標!
二、把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招生的最重要目標之一,努力為寒門子弟筑夢
讀書改變命運,這是中國社會長期以來的信條,也是北大一直堅守的承諾。四川地處西部,經濟社會發(fā)展還很不平衡,但四川教育的質量并不低,北大十分欣賞四川考生的聰明、勤奮。通過加大力度執(zhí)行國家專項扶貧計劃以及實施北大筑夢計劃,來自四川貧困地區(qū)的農村學生獲得了更多機會。在今年的高考中,又有一大批來自縣城、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qū)的考生脫穎而出。他們早早承受并努力克服著生活和學習中的重重困難,但卻好學深思、刻苦鉆研、不畏艱難、意志堅定,贏得了北大的青睞。
來自閬中中學的俞穎,在閬中和南充都小有名氣。家庭經濟情況比較困難的他,是背著一坨加餐用的鹵牛肉到北大參加博雅計劃考察和測試的。北大的面試專家認為他“基礎扎實,陽光大氣”,并給予了他加分優(yōu)惠。高考中他不負眾望,裸分直接上線,證明自己的同時,生動地詮釋了什么叫“清貧可養(yǎng)志、名士出少年”。
南充市嘉陵區(qū)是國家級貧困縣,但地道的南充人都會對土生土長的“西路人”肅然起敬:他們勤勞、樸實、憑一口土話、一雙大手走遍天下。南充高中嘉陵校區(qū)有一位女生,在高三時曾遭受了失去兩位親人的沉痛打擊,而她咬著牙含著淚對班主任說,她要好好活著、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北大,是對親人最好的告慰,她也會努力回報社會。
此外,來自廣安、宣漢、巴中、平昌、南部等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將告別大山,憑借骨子里的頑強、質樸和血性,佩戴上北大?;?。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對四川造成的傷害,至今沒有完全平復。而北大從2008年起,始終關注地震重災區(qū)的考生,始終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持。今年,又有多位來自北川等地的考生被北大錄取,地震發(fā)生時,他們還在讀小學。有的學生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整個家庭的生活軌跡被徹底改變了,但全國、全社會的幫助,使他們更有深沉的感恩之心。
來自北川的鐘鑫雅同學給招生組老師寫了一封信,她說:
“有一種向往,如溪流一樣源源不斷注入我除了學業(yè)以外干涸的心海,成為信仰,讓我在刀山劍樹的年歲里也能仰望星空——那便是向北大的奔赴。過去,這種向往可能只是人云亦云或隨波逐流;如今,我已經明白她毋庸置疑是我升學渡途的最佳港灣,而在北大圓我學法明德之夢也安安合適。
大半個月前那個出高考成績的夜晚于我與家人而言無疑是難眠的。北大招生組的老師打來電話鼓勵我報考北京大學的時刻,我感到的是夢圓的欣喜;北大法學院的學長給我細致講解法學專業(yè)特點、答我糾結疑惑的時候,我感到的是有前輩指引的安全與踏實。如廣大高中畢業(yè)生一樣,我曾以考上北大為理想,又以真正成為她的一員為榮。更何況于北川這樣一座川西北的邊陲小城而言,能夠走出一名北大學子是轟動全縣的佳音,我更以能給這片曾經的殤土帶來一絲欣喜和慰藉而慶幸。感激小學時代親歷的災難教會我的堅韌與奮爭,這些品性是我渡河之槳,值得從鄉(xiāng)土中分化出來的我永遠銘記與回報。
即將進入北大學習的我正幸運地品味著夢圓的味道;而波起復落,大學于我而言還是空白的新頁,亟待我去翻讀,去擁抱那個酸甜苦辣一應俱全,由學術、活動、情感共同架構的未來。 ”
在招生咨詢過程中,北大招生組繼續(xù)了之前的傳統(tǒng),老師們自掏腰包,為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孩子支付往返成都的路費和在成都住宿費。北大也將為所有的貧困生量身定制“燕園領航計劃”,不僅提供系統(tǒng)的經濟資助,更會由知名學者、杰出校友擔任“領航導師”,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北大學習生活,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國際交流機會。正如北大校友馬超在文章中寫道的那樣:“這就是北大的生活:這里不會因為貧窮而讓你止步不前,一路走來,把其中一個腳印放到鏡頭前放大,你從中發(fā)現的是基于你自己身上的一種堅韌和力量?!边@也是時代和民族賦予北大的神圣使命。
北大四川校友會特別關心和支持四川招生組工作,在招生咨詢過程中,四川校友就熱心參與,和招生組一起組織了擬報考北大的考生交流會。四川校友會還將在8月中旬為今年的所有川籍北大新生組織隆重的送行會,共話燕園情。而在北大校園內,由川籍學生組織的“四川文化發(fā)展學會”也是明星社團,得到了原校長許智宏院士、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等領導和學者的熱心支持,也是北大川籍學子的一個溫馨的家。今年暑期,該社團還將組織一系列到四川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歡迎新生同學報名參加。
川籍學子在北大的表現是十分突出的。在剛剛結束的2015年北大畢業(yè)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致辭的本科生王青璨、研究生趙鐵凱都來自四川,而在2014年畢業(yè)典禮上致辭的本科生代表胡璟怡、研究生代表舒健也同樣全部來自四川。他們在北大的表現,令四川招生組的全體老師感到自豪!他們從四川走進北大,又將從北大走向世界。這些川籍學子,有的將繼續(xù)投身學術事業(yè),有的進入了最具挑戰(zhàn)性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和跨國金融巨頭,有的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扎根西部基層。
北大四川招生組衷心希望2015年新入學的同學能夠利用好開學前的時間,認真讀書思考,努力鍛煉身體,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全面做好進入北大的準備,在未來的四年里奮力追夢,書寫人生新的輝煌!
電話:010-62751407 | 招生監(jiān)督電話(紀委辦公室):010-62755622 | 地址:北京大學王克楨樓20層 [查看地圖] | 更多聯系方式
CopyRight 2021 ? 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 | 京ICP備05065075號-8